微信分享图

3323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镶白旗朱延禧进献」铜鎏金狮吼

「镶白旗朱延禧进献」铜鎏金狮吼
拍品信息
LOT号 3323 作品名称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镶白旗朱延禧进献」铜鎏金狮吼
作者 -- 尺寸 长67cm 创作年代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
估价 1,800,000-2,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刻文
「镶白旗梅勒章京信官朱延禧
顺治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发心诚造观音菩萨一尊进献
河南淇县海子寺供养 监造人刘芳远」
「保造人宗裔
监造人朱有才
海子寺全持僧人慧鉴从本望同立佛铺揽头胡志成同众匠人诚造
朱孙陶张周胡郑张等
顺治十三年五月二十一日立」

来源
1. Luigi Anton Laura伉俪收藏,意大利博尔迪盖拉,1978年
2. 杜尚家族收藏,法国巴黎

本件超大尺寸清顺治十三年铜鎏金吼原为观音菩萨坐骑,吼回首张望,似与主尊造像互动,造型特殊,存世罕见。本尊狮吼最独特之处,身上所批挂毯錾刻有清晰的铸造年份、发愿进献人名、进献人身份、进献是由、供养寺庙、监造人、保造人、发愿内容、发愿时间等,非常详细。清顺治年间带有如此清晰錾刻铭文的造像,放眼全球,未曾见到。本造像无论在收藏、艺术、学术及历史文献中都有重要意义。
「狮吼」本为佛教专用语,意为以无畏音说法,如狮之咆吼。「狮」是梵语的省略音译,在佛经中一律写成「师子」,仅是为了与文殊菩萨坐骑的狮子相区别而已。「狮子」有神话般的神秘色彩。古人多用之「驱邪、辟邪」。狮乃兽中之王,佛为人中至尊,故有「人中狮子」之称。在佛教经典中,狮子吼代表佛法宏大无边的威力,是无上的震慑力,也是强劲的传播力——这是古代亚洲狮生长区域内的人们对狮子吼威力深刻认识的高度总结。正是因为雄狮吼声有如此大的威力、震慑力和传播力,诞生于印度大陆狮子生长区的佛教才会将狮子吼作为佛法威猛的一个象征。按佛教的说法,以狮子为坐骑能降伏一切魔所生的病苦,使三界众生脱离苦海,具有极为威猛的力量。
狮子是雄猛和智慧的象征,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因而,将观音菩萨的法力与狮子的雄猛结合起来,是密宗艺术家的首创,那就是狮吼观音的出现。观音菩萨骑狮,降伏狮子,表达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的神功法力,深不可测、悠远无上。
此尊狮吼造像原为观音菩萨的坐骑,雄狮四肢健硕矫捷,交错前行,侧身回首,双目圆睁,回首昂望作吼叫状,造型生动。狮吼张口露利齿,气势威武强悍,头顶犄角,颈系铃铛,又显得温驯服从。鬃髯卷曲,盘旋如螺髻。尾部及腿际鬃毛随风飘展,雕刻入微,丝丝毕现。狮吼身披璎珞,背搭坐毯,驮莲花宝座。坐毯自身肩自然垂落,如意云头之下,左右暗刻云龙纹,其间开光刻有清顺治十三年的清晰铸造年份、发愿进献人名、进献人身份、进献是由、供养、监造人、保造人、发愿内容及发愿时间等详细铭文。此种坐毯纹饰和铭文十分独特,也十分高级,存世作品中并不多见。坐毯之上的莲花宝座刻划写实,其上原有尺寸较大,游戏坐姿的观音菩萨。原观音造像佚失,但仍可推测原有造像特点。
整像黄铜质地沈实,尺寸较大,鎏金锃亮,包浆自然。造像造型端庄优美,做工细致,品相完整,仍保留着明代汉传佛像写实之佳作。造像最宝贵之处则是身侧的铭文题记,题记中明确了造像的铸造供奉时间,发愿人的身份特殊,让我们有幸见证了那段历史。
关于朱延禧的生平,暂时不可考,推测应该是明末生人,顺治朝入仕,《清实录顺治朝实录》载:「升镶白旗汉军甲喇章京朱延禧、为本旗梅勒章京。」《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升镶白旗汉军副都统朱延禧、为汉军都统。」从中可以看出,朱延禧在顺治、康熙两朝非常受朝廷信认和重用,据史料记载,至到雍正一朝,其孙仍受其荫。铭文中所记载之海子寺,应该在淇县三海村附近,(原名北海子),明淇县志记载:「北海子,昔殷纣王游玩之所。」